場次簡介:彈性化勞動與工會組織策略
勞動與雇傭關係的彈性化(flexibilization)現象日益五花八門,從傳統的非典型雇用關係,例如part-time、契約工、外包、派遣等等,到隨著數位科技興起的平台經濟勞動者—這些族群甚至連「僱用關係」、「勞工身份」在各方定義與角力下,變得模糊不清。社會科學近年來對於這些領域的投入,將有助於我們掌握對於這些彈性化勞動關係的事實以及社會後果的認識。另一方面,研究者也注意到,工會改革的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正面承認勞工群眾的異質性;只有面對勞工的異質性,才有可能開始採取不同的組織策略。本場次試圖結合這樣的嘗試,既能呈現勞動彈性化下勞動與勞動者的特殊性,同時也延伸討論這些通常處於就業狀況不穩定的勞動者,如何在集體的層次上進行集體訴求與團結行動。
主持人: 陳政亮
發表人:李柏毅 (陽明交大科技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題目:Gender, Job Quality and the Platform-based Food-delivery Sector: A Case Study of Taiwan
Abstract:Many studies have examined job quality in digital labour platforms, but some gaps exist. In this article, I adopted a holistic approach to job quality (which includes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dimensions), examined food delivery riders’ job quality in Taiwan (an overlooked economy in the literature) by utilising data from the survey, and critically analysed the results from a perspective of gender (which is also often neglected). In addition to a gender pay gap, I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riders in their working time and scheduling flexibility, experiences of social working environments, and perceptions of the policy change and algorithm transparency. Some concepts in gender and work, including the gender role expectation and the ideal worker norm, are further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 gender, job quality, platform-based food-delivery, platform work, Taiwan.
發表人:邱羽凡 (陽明交大科法所副教授)
題目:數位平台勞動與勞工身分重構之反思與突破
發表人:邱邰品 (東海大學社學學系碩士生)、鄭斐文 (東海大學社學學系副教授)
題目:「拿塊抹布去賺吃」?女性居家清潔工的性別、階級與勞動身體
摘要:近年來,企業化、具規模的居家清潔公司迅速且大量的湧現,成為一項熱門的新興產業,承包了許多家庭的清潔與維護工作。從媒體報導可以看出居家清潔已成為熱門的家務勞動外包「商品」。然而,居家清潔工的社會評價卻沒有隨之快速提高,即便大型的清潔企業嘗試以專業細心等形象改變社會對女性居家清潔工人「只是拿塊抹布做家事」的印象,清潔工仍然經常感受到清潔工作的卑微,其專業性不受尊重。
由於家務清潔工作是將家務工作「外包」給女清潔員,家務勞動商品也就具體展現在女性清潔員的工作表現上,包括:女清潔工性別氣質的表現、強調專業性、良好家庭空間維護等。本研究問到:在清潔工作商品化的過程中,女性居家清潔工的身體勞動有哪些特殊之處?她們如何以其工作特有的身體樣態、技術研發、情緒勞動等方式,進入不同階級家庭空間,並成為「專業」清潔員?清潔工「歐巴桑」的女性/母職身份又如何影響其勞動過程?
本研究以居家清潔業中的女性工人為研究對象,藉由「階級的身體」、「性別化的身體」、「趕工的身體」、「熟練的身體」四種概念來表達勞動過程的身體樣貌,並分析其勞動過程。透過深度訪談與參與式田野研究方法,本文將以在地工人的語彙「會曉/袂曉」和「專業」之間的內容差異,探究清潔技術/技巧、身體/情緒勞動、與人際網絡的建立等。研究指出,「袂曉/會曉/專業」各自意味著不同的商品化層級,並牽涉著她們各異的身體自我保護方法、工資、工時和生命階段。
關鍵詞:女工、性別與階級、勞動身體、家務勞動商品化。
發表人:邱毓斌 (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
題目:非典型僱用勞動者的工會組織策略
摘要:面對各種對應於穩定雇用的工作型態不斷出現,勞動人口不斷上升的現象,本研究關注台灣非典型雇用關係下,勞工組織結社(unionization)的可能與障礙。特別是,目前國內諸多探討非典型雇用的研究中,我們看到了從企業運作、工資形構、勞動規管、勞動市場、勞動彈性以及工作績效等角度出發的分析,卻仍鮮少看到從非典型雇用勞工如何能(或如何不能)工會組織化的角度提問;本研究希望可以補足對於這個領域的理解。透過對於非典型雇用勞工(保全、清潔、飲食連鎖服務業)以及相對應不同層級工會之幹部的訪談,本研究試圖從三個面向進行討論:1.勞動現場之勞資關係、2.台灣現行的工會體制與實務發展經驗以及3.可能的工會組織策略以及限制;最後,本文將援引國外的非典型雇用勞工的工會組織經驗,來探索台灣非典型雇用勞工籌組工會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