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會學會年會
本年議程
首頁 > 本年議程
本年議程(隨時滾動更新中)
2022-10-03
2023臺灣社會學年會議程1118v.2.pdf

(手機版可左右滑動表格查閱)

2023台灣社會學年會 議程 1118v.2
地點:國立台北大學三峽校區社會科學大樓
※左側欄為第一/二天-時段-議場教室

題目後括號內為評論人

11/18(六) 第一天 時段一 0900-1040
1-1-104 【社會學影響力】論壇系列:高中生論壇I:社會學的無限可能
主持人:王維邦
與談人:蔡博方 社會學是什麼?
與談人:姜以琳 社會學學什麼?
與談人:馬國勳 社會學的出路!
與談人:張宜君 社會學職涯Highlight!
1-1-106 機器學習方法在社會科學理論以及實務議題上的應用:從合作賽局到犯罪偵察到運動科學
主持人:張伊君
Szu-Ping Chen, Hsuan-Wei Lee Achieving widespread cooperation through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n adaptive social networks
張伊君 應用社會網絡分析與機器學習建立臺灣走私犯罪風險評估模型(張伊君
江彥生、陳毓君 Finding a winning formula for volleyball game through a deep learning model(張伊君
1-1-107 社大「社群」在台灣地方公民社會的存在意義
主持人:楊志彬
與談人:劉昱辰 主講:社區大學如何做社團?公共領域之經營及其挑戰
與談人:戴文祥 主講:以公民實踐社群發展為核心動能的新鄉土運動:苗栗社大的經驗探討
與談人:陳君山
與談人:劉育忠
1-1-112 理論:擴散、反思與創新
主持人:魯貴顯
張敦為 個體模仿及其擴散塔德對亞當斯密《道德情感論》的繼受和延伸(陳宗文
陳逸淳 跳脫「國家思想」來思考國家:布迪厄的國家理論(陳宗文
蕭煒馨 資訊社會學理論初探(
魯貴顯
1-1-113 麥寮與六輕(一):鄉政定位、產業發展與地方重構
主持人:許甘霖
陳瑞樺 煙囪下的麥寮:鄉政定位、廠鄉關係與地方再(許甘霖
陳亭穎 漁電能否共生?太陽能板與水產養殖的共存難題(許甘霖
許淳淮 工業麥寮誰作農?麥寮農業人力初探(鍾怡婷
吳珮慈 麥寮的養豬業及養豬合作社(鍾怡婷
1-1-114 多元的勞動實作
主持人:陳子軒
林湘芸 無聲的暗流:影視工作者的勞動處境與生存(陳子軒
洪詩媛 社會工作不穩定勞動下的專業(童伊迪
張芸瑄 運動幼苗的隱形守護神:臺灣巡迴防護員的專業劃界與協作(陳子軒
1-1-202 國族認同
主持人:黃敏原
評論人:林傳凱
謝孟廷 The Tokyo Olympics and Taiwan's Nation-building: A case study of newspaper articles of the 2020 Tokyo Olympic Games.(林傳凱
林怡蓉 石田淳 台灣族群,國族認同的集合論分析(
黃敏原
張詠瑛 劉仲恩 Be Bear Aware! The Cuddly Nationalism of Formosan Black Bear(林傳凱
1-1-205 文化與媒體:
主持人:王梅香
評論人:方念萱
邱冠勛 在大廟中編舞:國家兩廳院藝術行政的文化中介與創意實作(王梅香
黃俊銘 社會學、文化研究交戰與朝向文化社會學:以新聞業與流行文化為例方念萱
張竹芩、呂宜婷、陳克瀚 新聞標題沒說的事:交通事故新聞與政策質性分析(王梅香
林意仁 報導的流言化(方念萱
1-1-206 國家與治理
主持人:苗延威
評論人:鄭祖邦
童泰瑛 國家、國家權力與治理性:論Foucault與Marx的匯流(鄭祖邦
苗延威 礦災記憶的社會框架:官方敘事與民間敘事的比較(鄭祖邦
凃峻清 發展型國家如何回應全球治理?資本市場中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規範的變遷(苗延威
休息

 
11/18(六) 第一天 時段二 1050-1230
1-2-B02 開幕式
專題演講(一)
主持人:張恒豪
Angharad Beckett 題目:Vulnerable personhood and social exclusion
蔡明璋 題目:研究快樂,快樂研究
1-2-104 自然語言文本分析於社會科學和科學教育研究上的應用
主持兼與談人:黃瀚萱
廖培珊、陳怡蒨 探索社會期望偏誤在主題分析和國家文化之差異:以 1967 到 2022 的期刊文本作為資料的分析方法
陳怡蒨 差距來自何處?從課室田野觀察之自然語言和社會網絡分析再探學生學業成就的差距
曾茂仁、邱美虹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 探討臺灣高中化學教科書的主題分析
1-2-105 【社會學影響力】論壇系列:社會調查師
主持人:陳易甫
與談人:陳易甫翁志遠葉欣怡、余東栩、張寧、王禕祺
1-2-106 Agency and social network dynamics
主持人:Hsuan-Wei Lee
Hsiu Chi Lu, Hsuan-Wei Lee  Agents of Discord: Modeling the Impact of Social Bots on Opinion Polarization in Complex Networks(Yen-sheng Chiang
Man-Lin Chen, Hsuan-Wei Lee How can peer pressure and homophily enhance cooperation? Using Agent-based modeling for social simulations(Yen-sheng Chiang
Hsuan-Wei Lee, Mei-Yu Kuo Unraveling Social Dynamics: Exploring Structural Balance in Temporal Signed Networks Among Taiwa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Yen-sheng Chiang
Thijs Velema, Yang-chih Fu, Jing-Shiang Hwang  Network agency and social capital: How benefitting from weak and bridging ties defers further contact initiation(Yen-sheng Chiang
1-2-107 學習歷程檔案與社會不平等
主持人:陳志柔
與談人:林國明郭貞蘭張宜君
1-2-112 日常生活中的宗教
主持人:李逸群
詹㝢婷 神棍、神蹟或神奇:另類醫療的在地實踐(高雅寧
李逸群 福音與福利並進:當代臺灣基督宗教雙福事工的起源、發展與挑戰(高雅寧
Yung-Chieh Chan 湛詠傑 Heaven and Earth: The Causal Effect of Religion on Voluntee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6(楊儒晟
1-2-113 麥寮與六輕(二):青年世代、跨域行動與地方重構
主持人:呂欣怡
曾柏嘉 自然與地方:生態麥寮的誕生(呂欣怡
劉信秀 以地方教育形塑社區認同:麥寮青年世代的教育行動吳品賢
林瑋宸 務農如何可能?青年農民從農與留農的社會條件與支持網絡吳品賢
林芷婷 「免費健檢」對麥寮社會的意義及影響(呂欣怡
1-2-114 經濟社會學(一):體制
主持人:
吳介民
吳介民 台灣的地緣政治時刻:二戰後台灣三次歷史挑戰與機會(鄭力軒
鄭力軒 當代臺灣可歸類為新自由主義嗎?國家主義歷史遺緒與當代臺灣經濟體制(吳介民
林凱衡 打造黑手隱形冠軍的社會基礎與制度變遷:以臺灣中部機械業的技能形成制度為例
張峯彬
彭思錦、鄭力軒 組織支配的當代社會:台灣自營業者比率的APC分析張峯彬
1-2-201 【跨領域交流】論壇系列(一):AI對教育與研究的衝擊與應用
主持人:林文源
與談人:蘇碩斌白明弘蔡明學王道維
1-2-202 藝文與社會
主持人:陳宗文
評論人:陳逸淳
葛家瑜 憂鬱是天才的代價?論台灣文學場域裡的「憂鬱資本」(陳逸淳
李芊 
Chien Lee The middle-class problematic: Unpacking arts’ exclusivity and consciousness of social classes in Taiwan陳宗文
葉福炎 消失的市場與讀者布赫迪厄場域理論在文學研究上的應用(陳宗文
楊凱傑 陳彥傑 學泉遍開——大學校湖水景的政治與詩學(陳逸淳
1-2-205 勞動與產業
主持人:田畠真弓 Tabata Mayumi
評論人:彭昉
潘忻學 馬克思價值理論的重探──價值觀念與生產關係之辯證(彭昉
丁允中 林宗弘 勞動團結、勞工政治支持與民主政治對轉型衝突的效果(田畠真弓
田畠真弓 Tabata Mayumi 徐儀紋 求職平台在緩解勞動市場風險所扮演的角色:以東亞高學歷年輕世代的跨國求職活動為例(彭昉
黃俊豪 技術物與職業分工的重構:以台灣模塑產業為例(田畠真弓
1-2-206 家庭與教養
主持人:呂青湖
評論人:王盈婷
袁詠蓁 積極父職:男性育兒留職停薪的家庭與職場協商(王盈婷
王盈婷 Family and union formation patterns of cohabiters in Taiwan. Evidence from the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呂青湖
溫士朋 家長的教養焦慮:以文字探勘技術分析「家有中學生」臉書社團(王盈婷
午餐&會員大會&博碩士論文獎頒獎(B02)

 
11/18(六) 第一天 時段三 1400-1540
1-3-104 臺灣長照制度的演化:整合與科技
主持人:黃全慶
周怡君周倩如 整合可能嗎?從重度肢障者的自立生活觀點比較臺灣長照居服與障礙者個助制度(李韶芬
林谷燕 德國數位長照應用給付之支付費用協商與仲裁(黃全慶
林倖如 臺灣居家照顧數位媒合平台之行政管制法制現況及問題(李韶芬
1-3-105 新書論壇
描繪照護地景:台灣慢性病實作的位移、重組與想像
主持人:蔡友月
作者/主講人:林文源
與談人:黃柏堯、蔡友月
1-3-106 審議民主與教育
主持人:李仲彬
林國明、葉欣怡 公民審議如何影響政府決策與社會實作?「作伙學」與審議民主在知識論層次的價值(陳克瀚
盧孟宗、葉欣怡 公共說理與程序主義:以參與學習歷程檔案審議的高中教師經驗為例(陳克瀚
林祐聖 惹人爭議的學習歷程檔案:夢幻文件的觀點及其修正(李仲彬
1-3-107 搜尋社區行動主義的能量:南方的實踐經驗
主持人:洪意凌
夏傳位、陳喬妤 生活在他鄉:長治百合永久屋園區的離散與凝聚(洪意凌
吳品賢 食農在地化?美濃校園供餐網絡中的行動與反思(呂欣怡
邱毓斌 「拿麼厲害」之後:原民部落文化復振行動者的返鄉之路(呂欣怡
1-3-112 地方的政治經濟學(一):全球與地方食物體制的辯證
主持人:葉守禮
葉守禮 食物體制的結構轉型:山城小農園藝農業的發展與重塑(洪伯邑
許博翔 逛夜市與烤蚵仔:台灣西南沿海漁村的變遷(葉守禮
謝彤華 「自由」的家戶雇傭:鮑魚養殖的農業勞動體制研究(洪伯邑
林忠緯 全球商品鏈視角下的臺灣毛豆產業(王驥懋
1-3-113 照顧崩潰:疫情下的不穩定照顧與勞動(一)
主持人:姜貞吟
盧子樵、王舒芸、梁莉芳、石易平、李韶芬、洪惠芬、覃玉蓉、劉侑學、蔡承宏、尤慧晴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有薪工作、家庭照顧與性別(曾柏嘉
蔡承宏 危殆的擴散或更新?新冠疫情下經濟弱勢單親婦女處境與策略(曾柏嘉
洪惠芬 疫情下障礙者母親的就業與照顧困境(曾柏嘉
1-3-114 「國立臺北大學人社標竿計畫」期中成果發表(一):當代台灣青年數位生活與教育取得
主持人:陳婉琪
梁展章 Becoming-fictosexual: Romantic relationship and attachment to fictional characters from the posthumanist perspective (陳婉琪
王淑貞 競爭的價值:升學主義與現實利益下的重考決定(陳易甫
陳鴻嘉、陳婉琪 高中性別比是否影響女性選擇STEM領域(王淑貞
陳易甫 青少年數位平台使用與心理福祉之關連:數位壓力之中介效果(陳鴻嘉
1-3-201 【跨領域交流】論壇系列(二):循環經濟X社會科學教學實作
主持人:劉仲恩
與談人:邱花妹范政揆石玉華陳宇翔
1-3-202 性別(一)
主持人:趙彥寧
評論人:余貞誼
楊又欣 重探閾限(liminality):旅遊中踰越性行為的「社會—空間過程」反思(趙彥寧
余貞誼 Gender in AI:從缺無到再現談數據中的性別秩序(趙彥寧
趙彥寧 如何以異性戀常規行事:一個晚近社會主義中國「小地方」的親密倫理研究(余貞誼
王心貝、翁康容 育嬰假申請時間長短與時間類型之影響因素分析:性別、養家者與職場考量(余貞誼
1-3-205 污名與不平等
主持人:吳嘉苓
評論人:林文蘭
林文蘭 當加分成為「原」罪?解構原住民升學優待的污名(吳嘉苓
趙恩 黃淑玲 1990-2020 台灣民眾心理健康趨勢分析:性別落差與社會不平等的影響(林文蘭
陳宥霖 身心障礙者的汙名初探:以亞斯伯格症為例(林文蘭
1-3-206 宗教的奧妙
主持人:齊偉先
評論人:楊弘任
蔡博方 現代「宗教」的法律爭議:法律想像的分析(楊弘任
范綱華 台灣年輕成人宗教信仰之動態變化:新舊理論典範的檢證(楊弘任
王志弘 蔡宛芸 連屬公共性與跨域靈力:台北市「大樹公」的存活之道(齊偉先
茶敘

 
11/18(六) 第一天 時段四 1600-1740
1-4-104 【社會學影響力】論壇系列:社會實踐的特色課程
主持人:潘美玲
與談人:魯貴顯 談輔仁社會系的「社會參與暨實作」課程
與談人:陳瑞樺 談清華社會所的「麥寮訪調團」
與談人:王梅香 談中山社會的「社會調查」課程
與談人:張毓芬 談北大社會的「三鶯人文社會資料庫」
1-4-105 新書論壇
學神:中國教育現場一手觀察
主持人:陳婉琪
作者/主講人:姜以琳
與談人:陳克瀚藍佩嘉
1-4-106 Social evaluation in markets
主持人:韋岱思Thijs A. Velema
評論人:講者互評
Andrew J. Argue, Thijs A. Velema Optimal Distinctiveness and Multimodal Identity Claims
Datova Nurbibi, Thijs A. Velema Fit Matters: Understanding Faculty Hiring Dynamics in Taiwanese Academia
Tien Q. Nguyen The evolution of seller-buyer networks: A status ordering perspective
1-4-107 照護的湧現:臨終議題的教育、倫理與變遷
主持人:郭文華
Yvonne Hsiung, In-Fun Li, Chia-Tai Hung Theory-based Educational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and Prepare Front-line Clinical Nurses in Providing End-of-Life Care
盧敬文 「斷食」真可「善終」?圍繞VSED(自主停止飲食)討論的社會效應
王安琪 組裝與創新的「善終」實踐:台灣安寧的照護體制
1-4-112 地方的政治經濟學(二):不均等土地與空間發展
主持人:葉守禮
顏誌君楊友仁 自辦單元重劃的形成:轉型中的都市重劃治理王志弘
李齊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城鄉變遷:徵地、開荒、違建陳虹穎
許書涵莊瑞珍劉豐佾廖希翎 暫無定所,委曲求「蜷」?鄰近大專校區租屋市場與租屋品質之空間不均分析(卞中佩
1-4-113 照顧崩潰:疫情下的不穩定照顧與勞動(二)
主持人:覃玉蓉
李韶芬 疫情下的「不穩定無產階級」?危殆的工作與照顧(蔡培元
梁莉芳 彈性還是危脆?居家服務員的職業選擇、勞動條件和工作認同(蔡培元
劉侑學 後顧之憂?疫情下平台外送員的工作與家庭平衡(蔡培元
1-4-114 新書論壇
法律有關係:法律是什麼?怎麼變?如何影響我們生活?
主持人:蔡博方
作者/主講人:王曉丹、官曉薇
與談人:鄭力軒、周怡君
1-4-201 新課綱下的學習困境與展望
主持人:阮資貽
林軒如蘇信宇黃千嫚 探討高中在108課綱下數A數B分流之課程編排及其衍生之影響(林文蘭
賴映帆李瑞霖鄭羽芳 自發互動共好?——學檔如何實踐新課綱精神的反思(林文蘭
黃莨騰曾顯柔 自主學習,如何自主?——高中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困境與支持(林文蘭
1-4-202 教育
主持人:陳斐卿
評論人:馬國勳
陳斐卿 打開教育平台化的黑盒子:以國小作文平台為例(馬國勳
張宜君 學生的公平正義感知對課堂中搭便車行為的影響(陳斐卿
馬藹萱 從本地生校園跨文化經驗看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陳斐卿
1-4-205 政治
主持人:汪宏倫
評論人:吳介民
張皓 陳廷豪 邱宥銓 走進青年「柯粉」的意義世界(吳介民
施又熙 轉型正義的傾斜:失語現象的移轉與被消失的失語者(汪宏倫
何明修 去中心運動的抗爭週期: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抗爭事件分析(吳介民
劉名峰 當轉型正義遇到戰地情義:金門在民主轉型後的「正義觀」及對轉型正義的態度(汪宏倫
1-4-206 身體、經驗與科技
主持人:林宗德
評論人:劉育成
劉育成 Quantifying Humanity and its Discontents: Cases from Self-Driving Technologies林宗德
江順楠 Against Techno-Fix?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Golden Rice Project and the BeRICEponsible Campaign in the Philippines(劉育成
葉嘉茵 COVID-19的數位接觸者追踪:在台港人的防疫策略(劉育成
陳韋宏 槓鈴處方?中高齡大重量訓練的風險、安全與信心(林宗德
1-4-103 「國立臺北大學人社標竿計畫」金融社會學圓桌論壇:青年投資與金融素養
主持人:陳宇翔
與談人:Alex Preda田畠真弓Tabata Mayumi、陳宇翔陳易甫、劉仲恩、鄭力軒
1-4-2F海報區 海報poster發表(一)
林孟賢 補習文化下家長的學業期待與學生的自我期待衝突
洪偉豪 談判與遷移—論大學遷移的資本轉換與家庭抗爭
張天馨 葬者,藏邪?——殯葬勞動中女性勞動者的工作文化
張晏瑄 藝術文化與國族認同:日治時期繪畫作品論述調查與分析
莊鵑慈 越南洗頭—婚姻移民如何創造新興產業?
陳于揚 當代臺灣由烹飪家政資本建構的社會網絡樣態初探
陳宇彤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Choices of Field of Study in Senior High Schools in Taiwan

黃聖斌 誰成為了母親?臺灣的母職薪資懲罰與自我選擇
熊婷婷 探討超商夜班店員對於勞動空間的區隔策略
劉帝成 影響原住民族生育意願之因素探討—以賽德克族春陽部落為例
晚宴

 
11/19(日) 第二天 時段一 0900-1040
2-1-104 【社會學影響力】論壇系列:高中生論壇 II:社會學看趨勢
主持人:王維邦
與談人:劉育成 社會學如何不可在AI時代缺席
與談人:葉守禮 搖搖欲墜的全球金融、債務危機
與談人:陳逸淳 藝術、文化與創意工作:社會學可以做什麼?
與談人:巫麗雪 當數據碰上社會學
2-1-105 「國立臺北大學人社標竿計畫」期中成果發表(二):台灣家庭中的生育意願、母職建構、和家務分工:多元的觀點
主持人:趙思怡
黃鈺祺 為母則難?再探母職的社會建構與實踐(吳慧靖
林芳婷 女同志性別實踐:從她和她的同居家事分工說起(吳慧靖
顏裕祥葉欣怡戴翠莪陳易甫 台灣青年生育意願的改變、以及其影響因素(趙思怡
2-1-106 Contesting Dis/abilities: diversity, intersectionality and inclusion
主持人:張恒豪
Po-Han Lee Disabled Sexualities as Queerness: Ambivalence and Resistance to Ableist Heteronormativity(Angharad Beckett
Tsung-Lun Alan Wan Negotiating the Meanings of an (Un)authentic (Dis)abled Self(Angharad Beckett
2-1-107 在地安老關係的設計
主持人:陳懷萱
與談人:梁鎧麟 在地創生:厚熊笑狗的共生模式
與談人:劉興光 國境之喃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安老設計
與談人:劉素芬 大學與社區共好的行動模式:創建、實踐與培力
與談人:鄭宇捷陸皓昀 潭美老學:長者學習、參與和關係營造
2-1-112 「臺灣數位世代青少年成長歷程追蹤研究」期中成果發表(一):數位管教與數位互動溝通
主持人:周玉慧
吳志文 家長數位管教策略與台灣青少年媒體素養的關聯性:青少年主動與家長分享數位生活的中介效果(吳齊殷
林姿慎 青少年知覺父母管教與親子關係:親子數位互動的中介作用(陳杏容
周玉慧 數位世代青少年與家人間即時通訊:溝通品質與影響(陳易甫
2-1-113 張力之下如何流動?跨海峽的青年、宗教與媒體交流活動
主持人:黃兆年
沈秀華鄭志鵬 中共對台青工作的基礎建設(張貴閔
鄭志鵬沈秀華 交換了什麼?初探台灣青年接受中國「落地招待」的理由與結果(戴瑜慧
張貴閔 製造跨海峽宗教聚集事件:中國神像來台繞境的政治社會考察(沈秀華
戴瑜慧 綿裡藏針---習近平時期的兩岸媒體交流活動(鄭志鵬
2-1-114 經濟社會學(二):地方社會與經濟
主持人:鄭力軒
黃書緯 風土是門好生意:台灣精釀啤酒產業風土論述的浮現、生產與組裝(何撒娜
何撒娜 小卷米粉經濟學:飲食觀光做為地方經濟解方或解構方?(鄭力軒
蔡侑霖 生活在他方:花蓮市郊新鄉村地區的移民與療癒經濟(何撒娜
羅國棟、鄭力軒、王致遠 養殖業的多重評價與創新黃書緯
2-1-202 永續
主持人:劉仲恩
評論人:卞中佩
許令儒 林芳瀅 郭雅婷 周桂田 臺灣產業邁向淨零轉型之研究:以造紙業個案為例(劉仲恩
彭松嶽 演算法對淨零排碳之承諾與挑戰(卞中佩
林芳瀅 郭雅婷 周桂田 臺灣企業進行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的挑戰:以紮根理論分析(劉仲恩
2-1-205 兒童與青少年
主持兼評論人:黃克先
陳韋郁 契約規範了我的服務工作:兒少性侵後續追蹤社會工作服務之建制民族誌研究(黃克先
徐詠翔 教育流動的代價?社經地位與青少年憂鬱的關聯–以就讀高中類型作為調節變項(黃克先
休息

 
11/19(日)第二天 時段二 1050-1230
2-2-B02 專題演講(二)
主持人:陳婉琪
Wonho Jang (張元皓) 題目:Female Universalism in the Korean Wave: A Post-Western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沈伯洋 題目:如何衡量資訊作戰
2-2-104 人工智慧時代的社會學新挑戰
主持人:劉育成
與談人:劉育成Andrey Rezaev曹家榮阮曉眉余貞誼
2-2-105 新書論壇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住民的分與離
主持兼與談人:鄭力軒
作者/主講人:葉高華
與談人:林傳凱
2-2-106 高齡化社會的家庭趨勢和生活福祉
主持人:關秉寅
蔡明璋 彭思錦 Age and Happiness: Comparative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關秉寅
吳慧靖 Changes in singlehood among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 national portrait(楊文山
林如萍 黃秋華 Long-term Care Preferences and Related Factors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楊文山
2-2-107 文明的背面:疾病、發展與代價
主持兼評論人:蔡博方
評論人:夏傳位
黃建華 反文明的文明教養?:感覺統合中的神經教養與風險想像(蔡博方
蔡承翰 診斷與家庭療育:疾病分類變遷下的診斷與照顧實作(蔡博方
洪意凌 疾病空間的演化:以台灣痲瘋病為例(夏傳位
林煜舜 戰後初期牛乳意義擴大化的歷史過程(夏傳位
2-2-112 「臺灣數位世代青少年成長歷程追蹤研究」期中成果發表(二):數位學習社會與臺灣學生表現
主持人:林崇熙
謝進昌、趙珮晴、蔡曉楓 影響臺灣學生線上閱讀表現之調節與中介模式發展(林姿慎
蔡明學陳鏗任 疫情期間線上學習平台教學介入對學生學習影響效果分析(吳志文
陳杏容 國中生的線上學習、網路壓力調適策略以及心理福祉:初探疫情中的性別、資源不平等議題(周玉慧
陳鏗任蔡明學張瓊方 後疫情時代下青少年世代的數位落差與學習情況(黃朗文
2-2-113 社會學中的兒少參與
主持人:張弘潔
張弘潔 台灣社會學有童年嗎?2001年至2020年台灣社會學期刊中對未成年人之知識建構
林沛君 兒少醫療自主權現況與爭議之初探
廖浩翔 兒少參與的社會階級差異:以教育部課審會學生代表為例
林宗洧 塗鴉、中二與黑暗城市——塗鴉如何建立青少年與都市的連結
2-2-114 組裝的本真:華人宗教 vs. 中華文化
主持人:湯志傑
楊弘任 重新組裝「中華文化」:華人宗教如何面對跨海峽政教關係的轉變?(湯志傑
袁光譽(Robert Ivan) Confucian Confusion: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Orientalist Biases in the Study of Confucianism and East Asian Societies(湯志傑
陳登翔 人間佛教的中華文化延續、重組與展演:以佛光山的傳教內容為例(李玉珍
顧頡鋒(Stefan Kukowka) Aspiring World Peace Through Education: Pure Land Societies and the Global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李玉珍
2-2-201 Reimagining East Asia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
主持人:陳志柔
落合恵美子 Emiko Ochiai A new vista on Asian families and intimacies: creating common foundations for knowledge production within and on Asia
蔡玉萍 Susanne YP CHOI Being Filial, Being Sexually Non-normative – LGBTQ People Negotiating Intergenerational Obligations in Post-Socialist China
鄭雁馨 Yen-hsin Alice Cheng Attitudes towards Homosexuality and Same-sex Marriages in Taiwan
呂青湖 Lake Lui Finishing the “unfinished revolution”?: College-educated mothers’ resistance to intensive mothering
2-2-202 經濟社會學
主持人:陳宇翔
評論人:蔡侑霖
王秀儀 非正式經濟與政治轉型
            戰後台灣街頭攤販發展史1951-2019(蔡侑霖
張芸嘉、黃兆年 中國因素反作用力的政治經濟分析:以澳洲、紐西蘭為例(蔡侑霖
陳祈瑋、顏詩耕、王舒芸
鄉村危機的另一條出路:超越就業和經濟考量,不同階級位置如何透過特定歸屬感而願意留下陳宇翔
2-2-205 公共
主持人:張志堯
評論人:林祐聖
陳品嘉 孵化共域:都市公眾養雞的社群實作與空間政治(張志堯
施亦瑾 從衝突到共管?對高雄柴山自然公園的研究(張志堯
林彤 生態保育與經濟發展的競合:對綠島生態旅遊的研究(林祐聖
羅琪玟 當代中國戶口不平等對網路維權參與之影響:以CGSS 2017為證據(林祐聖
2-2-206 醫療與健康
主持兼評論人:黃華彥
周芸瑄 憂鬱症患者的自我敘事與醫療經驗(黃華彥
林倞民 障礙者對自立生活的想像與實踐(黃華彥
龔文翎 Moral Legitimacy of IVF “Add-ons”: As Clinicians Navigate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and Practice Boundary Work in the Assisted Reproduction Market(黃華彥
2-2-2F海報區 海報poster發表(二)
余欣衡 攀登職涯金字塔:臺灣大學商管社團成員的專業預期社會化
呂宥萱、鄭苡軒 愈「工作」愈貧窮:監所收容人勞作金之初探
沈宗賢 男同志網路社群身分認同劃界與展演
姜學謙 性別態度對女性大學選擇STEM科系之影響:一個反事實的分析
段瑄妮 偶像崇拜形塑自我認同之歷程分析:以經歷過塌房的成年初顯期粉絲為例
陳鵬宇 疫情時代下遠距教學於大專院校師生間的成效之探討
曾維宏 以創新系統管理觀點探討芬蘭及瑞典之創新治理機制:兼論臺灣科學園區管理局作為創新機構的可能
廖瑞儀 政治化的婚姻平權:2015-2020 年政黨傾向、統獨立場與婚姻平權態度之關聯
賴盈吟 異質空間的適得其所:以台中女同志酒吧 Funway T Bar 為例
魏育騰 自由的外送員?科技與評價系統促成的新型勞動控制
午餐

 
11/19(日) 第二天 時段三 1400-1540
2-3-104 博碩士論文獎發表(一)
主持人:何明修
何思瑩 臺灣各種從業身份之間的流動性和薪資差異探討:區隔化與性別化的勞動市場?
邱邰品 買賣一份「媽媽工作」:居家清潔商品化下的女工性別與勞動
鄭宇廉 年輕男同志的危殆工作與親密生活
2-3-105 新書論壇
Adolescent Well-Being and ICT Use: Social and Policy Implications(當資訊科技遇上青少年:已開發國家的分析比較)
主持人:關秉寅
作者/主講人:馬國勳Josef Kuo-Hsun Ma
與談人:關秉寅、顏詩耕
2-3-106 台灣的社會團結經濟運動(一)
主持人:許甘霖
周睦怡 Initiating social and solidarity economy in Taiw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community partnership research(房思宏
余思賢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eyond the Social Work Practice with the Homeless: A Case Study of Wanderers’ Table(許甘霖
黃盈豪 Care and Revitalisation of Tribal Communities: Dialogues between Productive Aging and the Solidarity Economy(李俐慧
2-3-107 【跨領域交流】論壇系列(三):跨社會與經濟領域解析臺灣少子化問題
主持人:于若蓉
主講人:鄭雁馨、楊子霆
與談人:戴翠莪、連賢明
2-3-112 「臺灣數位世代青少年成長歷程追蹤研究」期中成果發表(三):生態次系統與青少年數位生活之交織
主持人:吳齊殷
陳易甫 睡眠時間類型與青少年生活適應:青少年數位生活之影響(蔡明學
陳杏容 數位世代青少年霸凌經驗之保護力:自尊、支持與歸屬感的調節效果(陳鏗任
吳齊殷 臺灣數位世代青少年的友誼網絡結構與特徵(謝進昌
黃朗文 數位世代之班級親師互動:社群媒體之使用與效應(陳鏗任
2-3-113 社會分析的物質面向
主持人:高瑜
石易平 當黏土、紙團與蠟筆遇上社會學: 一個以物協作的兒童田野調查遊戲系列實驗(高瑜
高瑜 物的協作與在地性重構:龍岡米干節的個案研究(石易平
陳馥瑋 「真巧克力」養成記:產製網絡、技術拼裝與「市場」(張正衡
張正衡 打造「東川風格」:地方創生實踐中的物質與技術(陳馥瑋
2-3-114 重接生產與消費:當代東亞社會變遷的視角
主持人:江順楠
萬尹亮許博翔 消費與社會:從《臺灣菜》與《臺灣味》談(童靜瑩
余炘倫 現代性釀的奶:社會節奏視角下內蒙古自治區當代牧業變遷與小牧民的困境(江順楠
童靜瑩 新自由主義與傳統文化復振運動下的臺灣小米生產與消費(余炘倫
2-3-201 經濟社會學(三):文化與經濟
主持人:李玉瑛
李令儀 後疫情時代與數位革命的雙重挑戰:台灣圖書產業的掙扎與存續(李玉瑛
李玉瑛 製造出處:藝術品拍賣的鑑定權威(李令儀
李貞錚 陳琬蓉 基層編輯的「價值感」:以臺灣學術出版業為例(李令儀
2-3-202 性別(二)
主持人:劉文
評論人:胡郁盈
吳忻怡 誰是「同文同種」?:台灣女性對「國族」概念的日常生活形構(胡郁盈
胡郁盈 解構藍甲:後同婚時代中 LGBT 主體的性/別、國族與政治認同的形塑與互構(劉文
柯盛文 成為「跨界者」:科系選擇性別化的成因與效應—以國立中山大學為例(胡郁盈
2-3-205 社會學與AI
主持人:蕭煒馨
評論人:高浩恩
高浩恩 出生順序與生育 —— 一個由人工智慧驅動的系統性文獻探討(蕭煒
張立健 風險社會下的反身性與次政治:論〈暫停大型人工智慧實驗的公開信〉和〈人工智能風險聲明〉的跨國聯署(高浩恩
2-3-206 在地的公共參與
主持人:林祐聖
評論人:彭保羅
陳萬水 社區營造公民電廠:對嘉義大林明華社區再生能源合作社的研究(林祐聖
柯亮宇 馬祖難開講:在地公共討論發展的結構困境(
彭保羅
宋威穎 大學建置場域據點對利害關係人之影響:以港區舊城USR計畫為例(林祐聖
Tadeusz Rudek and Hui-Tzu Huang Capturing (Un)Similar Perspectives. A Reflexive Public Reason for Energy Transition in Taiwan and China.(
彭保羅
茶敘

 
11/19(日) 第二天 時段四 1600-1740
2-4-104 博碩士論文獎發表(二)
主持人:何明修
吳明季
價值、參與和主權:台灣原住民部落發展實踐的三個面向
王安琪 實踐「善終」:安寧照護的實作、預期工作與專門技能
陳亭穎 能源轉型與文蛤養殖: 雲林麥寮設置綠能發電設施之爭議(Energy Transition and Clam Aquaculture: The Controversy on the Installation of Green Energy Facilities in Mailiao, Yunlin )
施又熙 轉型正義的傾斜:失語現象的移轉與被消失的失語者
2-4-105 新書論壇
《後殖民的人類世》
主持兼與談人:鄭如玉
作者/主講人:張君玫
與談人:曹家榮
2-4-106 台灣的社會團結經濟運動(二)
主持人:周睦怡
許甘霖 Crafting synergistic embeddedness for sustainability: Lesson from Carpenter’s House Thrift Shop(周睦怡
房思宏 Innovative Time Banking Practices in Taiwan: Implications to SSE(余思賢
李俐慧 Designing for homelessness beyond shelter: Assembling fragmented forms of life(黃盈豪
2-4-112 運動社會學:全球化、國際遷移、民族認同與性別
主持人:韋岱思
姜穎 男性氣概的習得與轉化:臺灣Spornosexual的實踐與詮釋(劉昌德
陳子軒 台灣運動場域中的「外人」- 1949年以來的流變與辯證(劉昌德
孫又揆Daniel Yu-Kuei Sun 國際賽會、國族主義與跨國性:從2022北京冬奧看「國族」的彈性與流動性(劉昌德
韋岱思 The global migration system in professional football between 2006 and 2022(劉昌德
2-4-113 經濟社會學(四):金融
主持人:吳宗昇
黃義傑 充滿噪音的市場與演算的交易(陳宇翔
吳宗昇 萬物皆可貸:車貸、商品貸的技術崛起與其社會衝擊(陳宇翔
史旻玠 黃義傑 智能溝通如何可能:智能演算系統之假定(陳宇翔
2-4-202 生命歷程
主持人:吳齊殷
評論人:翁康容
林孟瑢 Partnership Trajectories, Genes, and Well-being in Early to Middle Adulthood(翁康容
林穎玉 柬埔寨暨東南亞詐騙案
人口販運被害者生命史(
吳齊殷
黃宇弘 重探近代臺灣勞動者的職涯流動軌跡:從生命歷程觀點的社會流動分析,1955-2017(翁康容
張榮富 洪曉茹 蔡文晏 陳思穎 用台灣樣本檢驗身高與身材對所得的影響:以年齡及教育程度分(
吳齊殷
2-4-205 世代與遷移
主持人:胡力中
評論人:顏詩耕
顏詩耕 台灣大遷移:兩個世代的遷移經驗(胡力中
黃芳誼Fang-Yi Huang, Chung-Yang Yeh, Jia Ying Lee Gender pension gaps in Taiwan: does cohort matter(胡力中
鄭皓駿 The Variability of Age at First Marriage across Birth Cohorts and Education Levels: The Case of Taiwan(顏詩耕
2-4-206 親密關係
主持人:梁展章
評論人:巫麗雪
蔡炘霓 吳金春 范筑婷 曾郁芩 暈船特徵研究(巫麗雪
蔡秉謀 內在經驗的理性踰越:「暈船」的社會學意義(梁展章
18:00 第35屆理監事選舉開票(B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