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會學會年會
11/18(六)上午場次
首頁 > 11/18(六)上午場次
1-2-113 麥寮與六輕(二):青年世代、跨域行動與地方重構
2023-10-31
請點選簡介/題目即可看到詳細內容/摘要
場次簡介/ Description: 

  自2013年成團以來,清華麥寮訪調團多年關注麥寮地方社會在六輕工業區設廠之後的發展與轉變,並將前期研究成果於2022年集結出版成書《福利之鄉•煙囪之城:麥寮與六輕的矛盾共生》。這本書從人口、產業、派系、抗爭、宗教、污染感知、基礎建設等諸多面向,考察麥寮地方社會與六輕工業區的關係。這個場次呈現訪調團後續部分研究的初步成果,就青年世代、生態重建、教育與健康檢查等議題,思考麥寮的地方重構和在地感知。
 
  本場次共有四篇文章。曾柏嘉的文章以濁水溪南岸生態園區建置以及濁水溪沿岸揚塵防治為例,探討生態重建如何可能成為麥寮地方社會再造的路徑;奠基於自然政治的視角,該文檢視在生態重建過程中,自然如何被動員和轉變,又如何形塑地方認同。劉信秀的文章思索教育、世代與認同的關係,探討青年世代的返鄉教育工作者,如何將地方議題融入中學教育,又如何透過地方教育,回應工業麥寮的意象、形塑中學生世代的地方認同、接軌社區需求,並形成地方發展的動力。林瑋宸的文章考察在城鄉發展不均的脈絡下,麥寮青年留鄉、返鄉、就業與產業之間的關係;該文討論六輕工業區對於麥寮青年遷移與不遷移的影響,以及在麥寮從事各級產業的青年與六輕工業區的多樣關係。林芷婷的文章則延續健檢與污染感知的課題,探討在地居民對於台塑企業提供的免費健檢的多重理解,以及免費健檢對於在地居民的污染感知的可能影響,從而一窺健檢措施、污染感知與健康權益之間的關係。

 

主持人/ Chair:呂心怡

發表人/ Presenter:曾柏嘉
題目/ Title:自然與地方:生態麥寮的誕生

摘要/ Abstract:
  與強大資訊母體六輕工業區旁比鄰而居,麥寮地方社會如何可能從新定義自身?本文探討地方文史團體麥仔簝文化協會如何與政府部門共事,透過濁水溪沿岸的揚塵防治工程,以及濁水溪南岸生態園區的建置,嘗試打造一個有別於「工業麥寮」的「生態麥寮」。奠基於晚近超越自然與社會二分的觀點,本文提出「社會–自然想像」的分析概念,探討在不同想像中,社會如何動員和轉變自然,而被動員和轉變的自然又如何形塑地方認同與權力關係。分析資料來源包括新聞檔案、訪談、田野考察,以及麥仔簝文化協會公開發佈的訊息。本研究的初步發現為,濁水溪下游周遭環境的物質改造、生態重建、地方化與公共化,是麥寮地方社會再造的一條重要路徑。地方文史團體透過重新闡述濁水溪與麥寮地方的關係、重新主張濁水溪的公共性,並徵召濁水溪周遭生態作為環境監督的一部分,既改造自然,亦重新生產地方。換言之,這個自然生態與社會的新連結,可能構成翻轉地方的支點,也拓展我們對於政治的想像。
 
關鍵字:地方再造、地方認同、自然、生態、社會–自然想像

 


發表人/ Presenter:劉信秀
題目/Title:以地方教育形塑社區認同:麥寮青年世代的教育行動

摘要/Abstract:
  台塑六輕於1994年在麥寮建廠、1998年正式營運,並快速晉升為台灣石化產業的重鎮。這座海上的石化王國,也逐漸成為麥寮的代名詞。許多在當地出生、長大,且目前正值青壯年的麥寮子弟,一方面苦於六輕帶來污染、災害的象徵意義,另一方面卻也認知到廠區提供的就業機會、敦親睦鄰措施是讓當地人口回流、產業逐漸發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選擇以教育的視角出發,探討這群青年世代在返鄉成為老師之後,如何以「地方教育」回應自身因工業麥寮意象而產生的迷惘與困惑。他們從個人的生命經驗出發,在教學中融入地方經驗、在地議題,逐步建立學生對於麥寮的認識與認同,並培養學生分析、思辨的能力。與此同時,老師們也將課堂內的實作與社區連結,將教育行動轉化爲地方發展的動力。
 
  這些教育行動促使麥寮的年輕世代建構自身對於當地文化、經濟、社會關係的認知,並重新理解地方之於自身的意義。本研究旨在探討:行動者如何透過地方教育翻轉、回應工業麥寮的意象,並形塑下一個世代對於麥寮的認同?教育行動又如何與社區的需求接軌,形成地方發展的動力?
 
關鍵字:地方教育、青年世代、社區認同、返鄉、麥寮

 


發表人/ Presenter:林瑋宸
題目/Title:留鄉與返鄉如何可能—以麥寮青年為例

摘要/Abstract:
  台塑在1991年選擇麥寮做為六輕的落腳處,於1998年正式營運,為麥寮提供諸多就業機會,以及各種敦親睦鄰措施,帶動整體城鄉的發展,使得麥寮在人口外流、嚴重老化的傳統大縣中,成為人口平均年齡最年輕的鄉鎮。過往的在地青年急於逃離被稱為風頭水尾之處的麥寮,現今留鄉或返鄉卻成為青年的選擇。
 
  本研究以麥寮青年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青年留鄉與返鄉的原因,青年之所以選擇於麥寮就業、生活,與六輕有何關聯?除了成為與六輕直接相關的正職或包商員工,以及帶動的相關三級產業從業人員,從事一級產業的青年又與六輕存在著什麼樣的互動關係?
 
  本研究欲考察的是六輕如何對在地青年留鄉或返鄉的意願產生影響?在不同行業別中又存有什麼差異?指出對青年來說,能夠留在家鄉生活的可能要素,六輕的發展與哪些條件契合,而又有哪些條件無法契合。藉由上述分析,進一步看到六輕在哪些層面與在地青年的留鄉與返鄉產生連結。
 
關鍵字:青年留鄉、青年返鄉、青年就業、六輕

 


發表人/ Presenter:林芷婷
題目/Title:「免費健檢」對麥寮社會的意義及影響

摘要/Abstract:
  自1990年代開始,六輕工業區在麥寮建設並營運,麥寮這塊土地及其居民如何受到環境改變(污染)影響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不僅環團、學界、企業開啟許多研究,在地社會也發起各種行動。特別在2010年接連兩起工安事件後,以麥寮在地菁英為主體的「麥寮自救會」進行了一系列抗爭,其中,居民健康風險評估及個人污染感知面向也是重要訴求,最終台塑在與麥寮自救會、麥寮鄉公所與雲林縣政府的協商下簽署「回饋備忘錄」,確定補助鄉民每年一次免費健康檢查,即本研究所討論之「免費健檢」。
 
  「免費健檢」是台塑企業提供給麥寮鄉民「敦親睦鄰回饋措施」的重點項目之一,本文將透過既有研究整理、田野考察與訪談,呈現「免費健檢」在當今麥寮社會的圖像、居民對「免費健檢」的看法為何,以及「免費健檢」可能如何影響在地醫療/照護的工作安排,並探討居民如何看待「免費健檢」與對台塑的評價及對六輕的污染感知之間的關係,也試圖回應「回饋措施」對麥寮社會來說是「回饋」還是「補償」。
 
關鍵字:免費健檢、敦親睦鄰回饋措施、回饋、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