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會學會年會
11/18(六)上午場次
首頁 > 11/18(六)上午場次
1-1-206 國家與治理
2023-10-31
請點選簡介/題目即可看到詳細內容/摘要
主持人/ Chair:苗延威
評論人/ Discussant:鄭祖邦

發表人/ Presenter:童泰瑛
題目/ Title:國家、國家權力與治理性:論Foucault與Marx的匯流

摘要/ Abstract:
  傅柯(Michel Foucault)終其一生都與馬克思(Karl Marx)維持著不間斷的思想對話。儘管對馬克思主義與國家理論有諸多批判,他仍在學術生涯後期迂迴地透過治理性(governmentality)的途徑回到了國家的問題上。相對地,馬克思直到離世前都未能如願給予資產階級國家(capitalist state)充分且嚴謹的理論分析,包含他在內的諸古典理論家,對現代國家的研究取徑也有所不一致而無系統性。如今,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仍傾向於將現代國家自其所嵌入的社會之經濟結構中區隔出來,因此切斷了國家的制度結構與其階級性質的聯繫。兩者的對話空間在於,由於傅柯與馬克思的研究分別旨在處理權力與宰制的「如何」(治理性與規訓權力)與「為何」(資本積累),因此,前者的理論工作能補足「資本論對國家的沉默」,即現代國家權力如何形塑與確保資本主義生產與再生產模式,包含至關重要的積累過程。是故,本文回到傅柯晚期對治理性的探討,以及Marx自身對於國家的分析,探究傅柯的治理性概念如何能豐富後者對於資產階級國家的洞見。
 
關鍵詞:Foucault、Marx、資本主義、治理性、資產階級國家

 

發表人/ Presenter:苗延威
題目/Title:礦災記憶的社會框架:官方敘事與民間敘事的比較

摘要/Abstract:
  台灣煤礦業在台灣近現代資本主義發展與工業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煤價看好的1959-69年間,平均每年有6萬名以上的勞工在礦場工作。然而,台灣煤層的地質環境並不良好,開採條件相當嚴苛,在有限的技術條件之下,礦場勞動的風險極高,災變事故頻傳,煤業發展的代價是眾多礦工的生命安全。1946-1993年間,全台發生致死性礦災共計2,898件,死亡礦工人數多達4,166人,其中包括因1984年三大礦災而喪生的270人。這還只是官方的統計,在早期礦務行政尚不健全的年代,未經礦方通報的礦災和礦殤黑數不知凡幾,而且這個數據並不包括無死亡但有傷殘的各種礦場事故。儘管礦工是罹災主體,但是有關礦災事故的發生原因與經過,人們所知道的訊息往往是媒體、資方和官方所提供的敘事,能聽到礦工自身闡述的機會微乎其微。那麼,礦災究竟是如何被記憶的呢?本研究將沿著Maurice Halbwachs 等人有關集體記憶的社會框架(social frameworks)的觀點,透過歷史文獻法與深度訪談法,以1969年7月7日發生於猴硐瑞三煤礦的「煤塵爆炸」災變(37人死亡)為主要案例,比較礦災的「官方敘事」與「民間敘事」。官方敘事取材自當時主管機關台灣省政府建設廳礦務科的事故調查報告檔案,及其衍生的政府文獻(如監察院調查報告、省議員的質詢記錄等)和平面媒體報導;民間敘事則以瑞三煤礦退休礦工的訪談記錄為主要材料。本研究指出,礦災的官方敘事,講求的是礦務技術治理與礦業經營的合理性與制度性,其集體記憶的形構乃是沿著鉅觀政治經濟學框架而生。礦災的民間敘事,則是建立在家族與社區的創傷與情感、物質與身體、地景與宗教等常民生活面向,其集體記憶的形構乃是依著微觀人際互動與地方認同的社會關係框架而生。
 
(國科會計畫編號:MOST 111-2410-H-004-111-MY2)

 


發表人/ Presenter:凃峻清
題目/Title:發展型國家如何回應全球治理?資本市場中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規範的變遷

摘要/Abstract:
  2008年,金管會規定上市櫃公司應在公司年報揭露「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形」,2014年證交所規定食品、化工及金融保險等產業特定資本額的公司強制編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2021年改名為「推動永續發展執行情形」、「永續報告書」,後來又納入氣候資訊揭露,以上資本市場中許多非財務面向的規範,在近二十年內管制力量逐漸增加,影響範圍越來越廣,帶動許多企業實作的改變。本文透過檔案資料,包括立法過程的討論以及管制機關的資料,追溯市場中倫理規範的變遷,聚焦在非財務資訊揭露的規範如何被建構,以及出現後有何變遷,從市場政治的角度分析場域中的不同行動者,如何在互動中形塑出規範。過往主管機關金管會宣稱相關規範是國家主動看見問題後找尋解方而制定,本文認為應討論國際與國內的動力,包括亞洲金融風暴驅動公司治理的新體制、食安危機與環境污染導致的社會壓力、全球供應鏈的上游改變供應條件,使得國家被迫有限度的制定揭露規範,但沒有更嚴格的管制。而報告書從開放性的敘事,邁向參照國際標準格式,且要求須要進行第三方驗證的形式,這樣的制度變遷反應了台灣經濟政策的趨勢擺盪在發展型國家的遺緒與自由化之間,後進工業國的位置也使得台灣持續追趕並連結國際規範。
 
關鍵字:企業社會責任、永續發展、發展型國家、全球治理、市場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