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會學會年會
11/19(日)上午場次
首頁 > 11/19(日)上午場次
2-2-2F海報區 海報發表(二)
2023-11-12
請點選簡介/題目即可看到詳細內容/摘要
發表人/ Presenter余欣衡(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四年級
題目/ Title:攀登職涯金字塔:臺灣大學商管社團成員的專業預期社會化

摘要/ Abstract:
  大學作為人們從家庭、教育體制進入勞動市場的最後一哩路,具有篩選與階層化效果。而職業/職涯作為階級的重要標誌,使得菁英院校畢業生的勞動市場流向備受學術關注。然而,討論院校過程(on-college-campus processes)銜接新鮮人就業的既有研究,通常將課外活動與校園體驗歸納為一整體性的塑造過程,鮮有聚焦特定就業導向的學生組織之主動引導角色。本文以台大管理顧問社為案例,透過參與觀察及半結構式訪談,探討台灣菁英大學生自發組成、具排他性的商業管理相關社團,在引導成員進入菁英專業服務企業方面的角色,以及成員在社團參與內外的專業預期社會化(professional 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過程。研究發現,社團透過引介其他校園路徑未提供的關鍵求職資源,包括產業人脈、非公開資訊,以及演練顧問之於業主、準商業人才之於前輩的接洽關聯方式(engagement),並於日常營運與同儕互動中建構職業聲望階序,增加「頂尖」職涯路徑的可慾性與可及性。社經背景相似的成員,經歷由學生幹部主導的一年密集栽培,其職涯價值體系與對應的生涯想像,往往漸趨明晰且同質。同時,成員根據求職結果(文化及社會資本在商業場域的潛在經濟報酬兌換)與社團參與體驗,確立或動搖對自身未來菁英/專業地位的認同。
 
關鍵詞:菁英社會學、院校過程、專業社會化、文化資本、社會資本


發表人/ Presenter
呂宥萱(國立清華大學人社院學士班大二)
鄭苡軒(國立清華大學人社院學士班大二)
題目/Title:愈「工作」愈貧窮:監所收容人勞作金之初探

摘要/Abstract:
  監所中「工作」的定位極為模糊,它並非像監所外的工作能自由選擇,所得也非能全部自由使用。低廉的作業金使收容人仍需靠家人接濟,生活毫無尊嚴。監所中的工作,除了勞動外也有教化考量,工作的基礎皆建立在戒護上,因此種類被限縮,無法依每人的個別處遇進行勞動分配。
 
  我們透過實地參訪監所、文獻資料研讀及訪談,看到監所勞動中理想中與實務上有著極大落差。《監獄行刑法》明訂,監所勞動的分配需以收容人興趣、專長等考量分配,勞動項目也需幫助收容人復歸社會。然而我們參訪高雄監獄後發現監所人員認為「戒護是基本」,因此在實務上很難以「培養一技之長」作為考量。實務上明顯地,高雄監獄的勞動安排和《監獄行刑法》所想像的監所勞動有落差。
 
  為了更了解監所勞動,我們與長期關注此議題的監所關注小組密集聯繫。今年七月,我們隨著小組走入高雄監獄,參訪其中一間工場,工作內容是摺紙袋,向監所人員詢問後了解,高雄監獄中,摺紙袋是監所工作的多數,但這類委託加工作業工資低且無法培訓收容人一技之長,在收容人作業金的獲得和出獄後復歸社會的技能培訓上,監所作業顯然無法滿足兩者。我們在監獄中看見了監所勞動的問題,也希望能更深入了解這個議題。
 
關鍵字:收容人、勞動、戒護


發表人/ Presenter:沈宗賢
題目/Title:男同志網路社群身分認同劃界與展演

摘要/Abstract:
  男同志在異性戀霸權之下的社會中並沒有辦法很直接在現實生活中認識其他同志,網路就成了最好的選擇,而先前有許多學者也對同志網路交友有了著墨。
 
  本研究將著重在微網址型態的twitter上來探討Twitter男同志使用者對於自身帳號形象建立策略與展演方式及使用策略,以及什麼影響了男同志使用者開始經營自己的帳號,又或者不特別經營,成為有在使用的「空白帳號」。
 
  本研究針對使用方式不同的12使用者進行深度訪談,並且以參與式觀察於twitter上觀察,發現某些twitter男同志使用者在使用上是沿用舊有的策略,而另一部分則是使用內團體文化所塑造出的新策略,此外,非色情帳號用戶會透過在個人介紹標示「清水帳」來將自身與色情帳號劃界,或在推文互動中體現出來,並以團體規範約束自己與他人。而不經營帳號者一部分是因為對自己的外表與形象沒自信,不想被評價外觀,另一部分則是不願成為「玩推特的人」,因為對推特使用者帶有性關係混亂的刻板印象,而經營者則認為推特的空間比起交友軟體,有較多的機會被觀看及被喜歡,且目的性並不會像交友軟體那樣明確,雖說如此,但在研究中仍可以從他們帳號的展演方式中找到其目的性。
 
關鍵字:劃界工作、族群研究、男同志、自我性化

 


發表人/ Presenter姜學謙(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題目/Title:性別態度對女性大學選擇STEM科系之影響:一個反事實的分析

摘要/Abstract: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許多科系有顯著的男女比例差異。其中STEM(理工)類型科系中的差異尤其巨大,女性人數往往遠小於男性人數。本研究計畫,試圖探討STEM領域中男女比例差異的現象,並用反事實分析方法,探究性別態度和女性學生選擇科系的因果關係。本研究墊基於社會學既有的相關研究上,試圖結合國內外既有的文獻,驗證Correll的性別態度理論在台灣社會脈絡下的相適性。Correll的理論認為,性別態度會影響不同性別對自我能力的評估,並進而導致未來科系和職業的不同。國內的相關研究大多使用質性方法,以田野或訪談的方式,詮釋性別態度在不同科系中的運作模式。而本研究將透過TEPS的長期追蹤資料,並運用因果模型,試圖驗證Correll的理論,去實證分析性別態度和女性選擇STEM科系的因果關係,進而回答研究問題──性別態度是否對女性科系選擇為一重要因素。最後,在研究結果中,可以發現女性學生的性別態度的確會對未來科系選擇有顯著作用,因此,本研究期望透過結論來回應並重新檢視Correll的理論,並對回過頭對教育場域的實作提出建議。
 
關鍵字:性別、性別態度、高等教育、科系選擇、反事實分析
 
計畫編號:112-2813-C-004-010-H

 


發表人/ Presenter:段瑄妮
題目/Title:偶像崇拜形塑自我認同之歷程分析:以經歷過塌房的成年初顯期粉絲為例

摘要/Abstract:
  當今網路流行語「塌房」,象徵粉絲因為偶像做出傷害形象行為而受到嚴重打擊的現象。近年來,一些知名偶像如李勝利、羅志祥、吳亦凡等先後涉及法律、道德等醜聞,這些負面風波間接造成粉絲因無法分割自我與偶像之認同,而以攻擊報復之方式擁護其的社會問題。根據 Eric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偶像崇拜在社會化過程中對形塑自我認同具有重要影響,其有助於青少年完成自我分化。然而,過去研究多關注於未成年較少提及18至25歲之成年初顯期粉絲,有關此族群偶像崇拜與自我認同之相關研究更是稀缺。因此,本研究旨在提供相關證據,幫助預防心理健康問題,降低負面社會事件再發生之機率。
 
  本研究以質性深度訪談作為研究方法,以立意抽樣方式尋找參與者,透過主題式資料分析回應研究問題。研究發現,粉絲對偶像的認同差異和經歷塌房後的自我認同具有相關,愈完美化偶像之粉絲受到的影響越大。另外,成年初顯期粉絲之偶像崇拜模式從未成年單一擇偶期待延伸成包含自我認同之期待。最後,本研究發現粉絲之自我認同穩定度與粉絲價值觀及脫粉與否相關,其在歷經塌房後可透過自我調適,完成分離與個體化任務。
 
關鍵字:青少年、成年初顯期、偶像崇拜、自我認同、塌房
 
計畫編號:112-2813-C-031-014-H
  


發表人/ Presenter:陳鵬宇
題目/ Title:疫情時代下遠距教學於大專院校師生間的成效之探討
The Effectiveness of Distance Learning In College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COVID-19 Era

摘要/ Abstract:
  隨著2020年COVID-19疫情在全世界的爆發,高等教育機構面臨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及挑戰。原先習以為常的實體教學,也受到疫情的影響中斷抑或是改為線上的遠距教學以延續。台灣在步入2021年後,也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各級學校自三級警戒期間全面改為遠距教學。本研究旨在於透過探討於三級警戒期間的遠距教學之成效,以了解到於全面遠距教學期間的學習問題及反思。而本次研究有以下發現:一、教師在遠距教學前,普遍對遠距教學感到焦慮。二、年長教師對遠距教學較不適應,但隨著時間漸入佳境。三、遠距教學放大實體的問題,卻同時帶來了意外的回饋。四、師生對考試不公平性的不同看法。五、師生雙方的高度智財權尊重。六、遠距教學不如預期的便利性。
 
  透過本次研究的發現,本文進而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即便在全面遠距教學實施後,師生雙方皆逐漸習慣並適應遠距教學的模式,但仍對實體教學有更多偏好,顯示出高等數位教育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其次,實作課程在遠距教學的情況下,出現教學品質下滑的現象,為高等教育的一重大危機。建議有關當局可以針對上述二不足之處,應對如何改善或補救進行更進一步的討論,以符合實際高等教育之需求。最後,本次研究發現,出於硬體上的限制,學生仍傾向於一定點空間下的學習,顯現出遠距教學的便利性不如預期。
 
  透過本次研究的發現,本文進而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即便在全面遠距教學實施後,師生雙方皆逐漸習慣並適應遠距教學的模式,但仍對實體教學有更多偏好,顯示出高等數位教育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其次,實作課程在遠距教學的情況下,出現教學品質下滑的現象,為高等教育的一重大危機。建議有關當局可以針對上述二不足之處,應對如何改善或補救進行更進一步的討論,以符合實際高等教育之需求。最後,本次研究發現,出於硬體上的限制,學生仍傾向於一定點空間下的學習,顯現出遠距教學的便利性不如預期。
 
  由於本研究主要訪談內容多對疫情時代下的遠距教學之成效進行探討,因此本研究多對2021年間的三級警戒下的為期約五週的全面遠距教學進行深度訪談, 並非全學期的遠距課程。同時以受限於篇幅限制,無法對其餘科系進行同樣細致之深度訪談,為此研究未能臻至完美之處。未來有待以本研究之結果為基礎,進一步擴展研究對象和課程領域進行更深入及全面的剖析。
 
關鍵詞 :高等教育、遠距教學、新冠肺炎、三級警戒

 


發表人/ Presenter:曾維宏
題目/ Title:以創新系統管理觀點探討芬蘭及瑞典之創新治理機制:兼論臺灣科學園區管理局作為創新機構的可能

摘要/ Abstract:
  以往的研究多是以新古典經濟學的角度來探討系統失靈,重視如何減少市場失靈,以達到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聚焦在如何創造遊戲規則-各種政策、法律、規範是如何被制定的,這時國家通常被視為市場體系的「外圍」。然而,這意味著只有當市場失靈發生時,國家才會「出現」。這樣的切入點很有可能缺乏討論該設立怎麼樣的組織來負責創造創新氛圍,尤其是在公部門等「正式機構」的層次。以Smith(2000)的分類來看,即疏於對「正式組織失靈」(hard institutional failures)的認識與理解。
 
  究竟是什麼因素促使官僚組織願意作為創新活動的引領者,甚至予以投注資源?作為一個創造臺灣極大產值,及高科技技術創新的管理機構,科管局能否改變臺灣長久以來以代工、量產的產業型態,轉型為引領臺灣高科技產業建立自有品牌、甚至創造世界級產業的官僚組織?參考許多國家,其政府皆將創新的改概念融入其政府機構,瑞典更以「創新」為名建立「創新系統署」。科管局作為最接近科技業的組織,應可自我提升為科技政策的系統創新規劃者,甚至轉型為創新規劃的官僚組織。
 
  本研究可視為以歷史制度取徑(historical approach)分析我國科學園區管理待為轉型之個案導向研究(case-oriented study)。將先介紹面對創新及轉型理論的與時俱進,政府的治理模式有何因應和改變?接者,從國家創新系統到創新生態系的路程,探討科管局在臺灣創新系統的位置應如何轉變?最後,從瑞典、芬蘭等國政府,做為案例參考,以轉型管理和永續轉型的視角,試圖提供臺灣官僚組織面對科技進步所需改變的組織定位。
 
關鍵字:創新生態系、創新系統署、科技創新署、科管局

 



發表人/ Presenter廖瑞儀(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題目/Title:政治化的婚姻平權:2015-2020 年政黨傾向、統獨立場與婚姻平權態度之關聯

摘要/Abstract:
  本文欲探討臺灣民眾同婚態度在 2015-2020 期間被政治化的過程及結果。既有文獻發現以政黨為主的政黨動員,以及以統獨立場為主的文化動員,可能是影響臺灣民眾在2015-2020年間同婚態度的重要過程。本文將承接過往國內外研究同性婚姻議題與政治因素高度相關的既有發現,利用臺灣社會變遷調查 2015、2020 兩期資料,以邏輯迴歸模型分析臺灣民眾最主要政治分歧—政黨傾向與統獨立場,如何在 2015-2020 年動員民眾對同婚議題的看法。研究結果發現,臺灣民眾的婚姻平權態度在2015年不因政黨傾向、統獨立場的不同有所區別;但是在2020年,不同政黨傾向、統獨立場的民眾對於婚姻平權的態度有顯著差異,顯示婚姻平權在2015-2020 年被政治化。臺灣雖以立法手段保障同性婚姻,婚姻平權仍為引起社會分歧的議題,而民眾的政治理念,在衝突中隨著時間流轉,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婚姻平權、政治化、政黨傾向、統獨立場、跨年度資料分析

 


發表人/ Presenter:賴盈吟(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學士班)
題目/Title:異質空間的適得其所:以台中女同志酒吧 Funway T Bar 為例

摘要/Abstract:
  本篇以作為異性戀正常化社會之異質空間的概念為研究框架,以台中市某T Bar為主要研究場所。台灣的女同志場所多坐落於異性戀正常化公共空間中,而T Bar既是女同志群體於實體空間中固定(solidified)且具領域性(territoriality)的聚集場所,也指涉對女同志群體的想像與時代性。
 
  該場所雖為T Bar,然其中聚集的卻包含了異性戀女性到第三性公關等各式性特質(Sexuality)的主體,然其內的氛圍又顯然有別於那些新潮而略帶花俏的酷兒酒吧;也就是說、它不僅是異性戀正常化社會中的異質空間,也同時是女同志社群裡的異質空間。本研究因此想知道、此種特殊的蒙太奇風格之成形,以及這樣的風格與當今女同志社群的關係與位置。
 
  在本研究中所涉及的非異性戀性特質主體經驗中,該場所提供的更近於「陪伴」;雖名為T Bar,然內部以其具有較低的限制性與同質性的酷兒友善(Queer Friendly)場所特性,帶來的是有別於多數同志酒吧具有的情慾空間性質,使其內的女同志主體得到免於凝視、肢體展演與情緒勞動的安全感受,更接近一種提供聚會與陪伴的社群性場所與安全空間。
 
  由此空間之參與者之多元所帶來的流動性質與領域性之模糊,也呈現了實體空間中在「偽裝」與「自我噤聲」之外的「女同志隱蔽性」之可能性。
 
關鍵字:酷兒地景、異質空間、女同志隱蔽性。
 
本研究為我的大專生計畫(110-2813-C-018-051-H)之研究成果,根據結案報告改寫而成。


發表人/ Presenter魏育騰(佛光大學社會學暨社會工作學系
題目/Title:自由的外送員?科技與評價系統促成的新型勞動控制

摘要/Abstract:
  本研究主要內容為針對台灣外送平台的外送員勞動過程進行深度了解,現今在承攬制度下的外送工作沒有固定薪資、社會保障的條件,為何外送員仍會選擇這項看似「自由」卻又暗藏許多風險的勞動工作?不同於傳統科學管理的勞動形式,在看似自由的外送工作條件下,外送平台(資本家)背後透過了一種數位科技的方式對外送員進行著一場勞動控制,然而是什麼原因讓評價系統能夠使外送員遵守著這項看似自由卻又不自由的新興勞動呢?筆者透過半結構深度訪談與滾雪球抽樣(snowball sampling),共訪談了6位從事平台外送工作者與公會幹部。研究發現不同於傳統僱傭制的勞動工作,外送平台的評分系統透過消費者使用平台app,讓負評影響了外送員們後續的接單率、外送獎金,嚴重甚至會直接被取消工作資格(俗稱畢業),以達成在工作期間的勞動控制。然而現階段的法律除了無法對平台相關的勞動工作有一個完整的保障,造成工作上的「風險」都必須由工作者自己來承擔,讓看似合理的評分機制卻只是平台對相關工作者有一個合理剝削的表現。即使多數外送員清楚這個市場生態的不合理性,但為了能在社會上可以生存,在尚未有法律可以真正保障他們以前,多數人目前也只能選擇順從。
 
關鍵字:外送員、平台經濟、勞動體制。
 
國科會大專生研究計畫:111-2813-C-431 -002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