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會學會年會
11/18(六)下午場次
首頁 > 11/18(六)下午場次
1-3-113 照顧崩潰:疫情下的不穩定照顧與勞動(一)
2023-11-05
 請點選簡介/題目即可看到詳細內容/摘要
場次簡介/ Description: 

  2020年初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臺灣因疫情控制得當,並未發生大規模的社區感染,後期更維持境內零確診率長達數月。2021年05月起爆發疫情,以及後續的管制措施,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包括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當疫情相關的封控管制措施實施之際,諸多外部照顧資源,舉凡學校、托嬰中心、長照機構以及相關社區照顧資源相繼停擺,無論是有薪工作者、還是無酬家庭照顧者,皆須面臨因疫情封控,產生之突如其來的親屬照顧問題。本自組論壇為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自2022年10月起執行之「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有薪工作、家庭照顧與性別」研究成果初次發表,透過分析調查問券(回收643份)與質化訪談(目前90位,並持續增加中),深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間,從事不同有薪工作的勞動者、或無酬家庭照顧者,如何因應疫情及防疫措施衝擊,面對工作與家庭照顧衝突的困境。疫情的透鏡映照出Care在臺灣社會的危殆處境與(有酬、無酬、家務)勞動性別分工的深刻糾結。
 
  本論壇「照顧崩潰:疫情下的不穩定照顧與勞動」共將發表六篇論文,並分為上、下兩場次進行。論壇上半場的主軸為疫情下的工作與照顧衝突,第一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有薪工作、家庭照顧與性別〉將呈現量化調查結果,比較疫情前後臺灣民眾在有薪工作、家務勞動與照顧(包含:老年長輩、成年病患或障礙者、孩童)的衝突、性別分工與協商;第二篇〈脆弱性的微觀修補:疫情下單親婦女的經濟(不)安全與彈性就業〉與第三篇〈疫情下障礙者母親的就業與照顧困境〉論文將深入探討疫情對於特定弱勢群體──單親婦女、障礙者母親的工作與照顧衝突情況,突顯疫情與性別平等相關的問題。
 
  論壇下半場探討不穩定/危殆(precarity)與照顧之間的關係。疫情對於勞動者的衝擊並非平等的,特別是本就脆弱的勞動者。第一篇〈疫情下的「不穩定無產階級」?危殆的工作與照顧〉將關注不穩定就業的勞工(precarious workers),他們如何經歷疫情對其經濟、照顧、家務安排的衝擊,其因應策略及心理調適;第二篇〈照顧輪班:疫情期間居家照顧服務員的有酬工作與家庭照顧〉與第三篇〈後顧之憂?疫情下平台外送員的工作與家庭平衡〉關心疫情下的核心工作者(Essential workers)──居家照顧服務員、外送員,這群在疫情期間不可或缺,支撐臺灣社會根本照護生活需求的勞動者,在其彈性化勞動背後鮮為人知的「後顧之憂」,如何在照顧國人基本需求的同時面對自身經濟、照護、育兒的挑戰。
 
  本研究為臺灣經歷新冠肺炎疫情補上重要的勞動與照顧面貌,預期豐富的研究成果、政策檢視將可提供相關性別平等社會倡議、政策以及實務工作者參考。論壇發表的論文篇名與發表人詳見下表:

【照顧崩潰:疫情下的不穩定照顧與勞動】論壇

篇名 作者
論壇(場次一)—【疫情下的工作與照顧衝突】
1.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有薪工作、家庭照顧與性別 盧子樵、王舒芸、梁莉芳、石易平、李韶芬、洪惠芬、覃玉蓉、劉侑學、 蔡承宏、尤慧晴
2. 危殆的擴散或更新?新冠疫情下經濟弱勢單親婦女處境與策略 蔡承宏(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
3. 疫情下障礙者母親的就業與照顧困境 洪惠芬(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論壇(場次二)—【疫情下的就業不穩定與照顧】
4. 疫情下的「不穩定無產階級」?危殆的工作與照顧 李韶芬(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5. 彈性還是危脆?居家服務員的職業選擇、勞動條件和工作認同 梁莉芳(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6. 後顧之憂?疫情下平台外送員的工作與家庭平衡 劉侑學(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主持人/ Chair:姜貞吟

發表人/ Presenter
盧子樵、王舒芸、梁莉芳、石易平、李韶芬、洪惠芬、覃玉蓉、劉侑學、 蔡承宏、尤慧晴
題目/ Title: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有薪工作、家庭照顧與性別

摘要/Abstract: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0年3月12日宣布COVID-19為全球大流行病。疫情及其相關的管制措施,一方面影響公共衛生、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的其他面向;另一方面,也提供機會反思長期以來被視為理所當然和被忽略的日常生活組織方式,例如:照顧。雖然台灣政府在疫情控制和預防的成效獲得國際肯定,但其因應政策未能充分考量疫情間個人的照顧需求,以及性別化的經驗差異。
 
  本文為婦女新知基金會之研究案「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有薪工作、家庭照顧與性別」問卷成果發表,藉由線上和紙本問卷所搜集的資料,資料收集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總共收集了634份問卷,其中女性填答者占81.5%、平均年齡為45歲。我們檢視新冠肺炎疫情對有酬工作和無酬家務勞動與照顧的影響、帶來的轉變和衝突。研究發現,因管制措施與正式照顧資源(包括學校、幼兒園、托兒所、長照機構和社區照顧據點等)被迫暫停,和疫情前比較,疫情造成個人花費於家務和家庭照顧的時間增加,尤其在兒童照顧上女性的照顧時間增加,同時,她們主觀感受的時間壓力和工作與照顧間的衝突也更為明顯。
 
  本研究從民眾的調查結果反思國家防疫政策之性別盲點,特別是疫情衝擊下無酬家務勞動與照顧對個人造成的影響、與有酬工作間的協商與衝突,以減少性別和社會不平等。
 
關鍵字:新冠肺炎疫情、問卷調查、防疫控管政策、照顧、工作與家庭平衡

 


發表人/ Presenter:蔡承宏(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專案助理研究員)
題目/Title:危殆的擴散或更新?新冠疫情下經濟弱勢單親婦女處境與策略

摘要/Abstract:
  Pearce(1978)提出「貧窮女性化」(Feminization of poverty)的概念,標示出在工業化社會脈絡中,單親婦女及其家庭所處的經濟不安全及危殆處境,並聚焦於主流勞動市場參與的剝奪、與家庭照顧價值的不被重視,「彈性就業」經常被視為一種單親婦女回應上述生活壓力與發展韌性的形式。然2020年起的全球新冠疫情(Covid-19)大幅擴張,國家為防堵疫情,採取高強度的防疫政策與規範,經常處於經濟劣勢的單親婦女並未獲得國家更多的扶助資源,其所處多重剝奪也未被緩解、更甚是加劇,而彈性就業的可能性亦被再度提起。本文嘗試考察育有12歲以下孩童且從事彈性就業的單親婦女,藉由訪談分析,將「彈性就業」視為這群婦女作為脆弱主體的可行微觀修補策略,並進一步放置在新冠肺炎疫情擴張與國家治理力道加劇的具體脈絡中,探究這群婦女的經濟不安全特質是否有所變化、及此微觀修補策略的具體特徵。
 
關鍵字:單親婦女、彈性就業、新冠肺炎疫情、微觀修補

 


發表人/ Presenter:洪惠芬(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題目/Title:疫情下障礙者母親的就業與照顧困境

摘要/Abstract:
  新世紀之後,「雙養家」逐漸成了育兒家庭的主流經濟分工模式。雙養家模式的崛起除了跟性別觀念的轉變,促使新世代育兒女性有更高的意願停留在勞動市場外,不可否認地,它也跟新自由主義影響下社會不平等惡化導致人們就業與所得不穩定的困境有關。在消費水準持續增加與貧窮風險加劇的趨勢底下,單憑男性一人養家的經濟分工已不足以讓多數育兒家庭維持合宜的生活條件;母親與父親共同承擔養家責任成了育兒家庭防範貧窮最好的經濟分工策略。但對育有障礙子女之家庭,雙養家作為防貧的經濟分工模式卻可望而不可得。對障礙者公共照顧服務的不足以及障礙子女成長過程所遭遇到的歧視,都逼使障礙者的父母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和力氣在子女的照顧和教養上。國內外有相當多的文獻都指出育有障礙子女家庭有更高比例採取傳統「男性養家」的經濟分工模式。然而,障礙子女的養育成本也相對高,也因此有高比例的障礙兒母親會在孩子年紀稍長後,透過工時相對彈性的非典型工作兼顧養家與孩子的照顧。這種「一又二分之一」養家模式在疫情期間遭受極大的挑戰。一方面,以社交隔離為原則的防疫政策讓餐飲、照顧服務員這類非典型工作機會變得更不穩定、甚至中斷。另一方面,學校與照顧機構在疫情期間的頻繁關閉,也讓障礙孩子停留在家的時間變長,但大環境對障礙者的不知情與污名下,障礙者母親比起一般母親更難將障礙孩子的照顧移轉出去,她們面對的照顧負荷又比一般孩子的母親更加複雜與多重。本文將試著聚集在障礙者母親的訪談文本,去呈現她們在疫情期間的就業與照顧困境。本文認為障礙者母親在疫情期間的生命困境,並不單純是社交隔離政策、或照顧機構關閉所造成的後果,它也在凸顯了障礙者家庭「一又二分之一養家模式」根本上的侷限性。本文期望透過指出其侷限性,對雙養家模式下的性別平等策略作進一步的反思。
 
關鍵字:新冠肺炎疫情、障礙歧視、非典型就業、雙養家模式